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

趕走虛寒痛經

2013年12月4日 嚴耀堅中醫師 望聞問切 趕走虛寒痛經 白小姐擁有着雪白無瑕的肌膚, 可惜在雪白的肌膚裏卻沒有透現一丁點兒嫩紅的臉色,反而出現一點點的黯淡,一點點的蒼涼。 白小姐可怕冷了,但她十分愛美,總是喜歡穿超短熱褲、 超短裙、低腰褲。雖然她披着開胸外套,領戴圍巾,穿着時尚美觀,可是她在空調底下冷得發抖、震顫。 長期受寒 我問她:「你那麼怕冷,為什麼還穿那麼涼快呢?」她說:「我愛美嘛。我現在的問題是我來月經的時候非常痛,已經有十年了,痛得吃了止痛藥還是要躺在床上不能動,疲倦得很,每個月都這樣。可不可以給我調理一下呢?」 我說:「沒問題,但是你要從飲食、穿着、作息上都要作出改變才行哦。請問你平常有運動嗎?」她很不好意思的搖搖頭。我再問她:「請問你平常有曬太陽嗎?」 她低着頭搖頭。我再問她:「平常有吃魚生、冰淇淋、啤酒、 凍飲嗎?」她興奮的點頭。 我於是說:「從今天開始, 除了乖乖的吃藥以外,還需要堅持做運動,穿能保暖的衣物,不可以受寒,多點曬太陽,不能吃生冷冰凍的食物,這樣才能改善你的痛經哦。你天賦的體質就偏於寒,因而皮膚白皙而怕冷,多吃溫熱的東西也不會長痘痘。可是你經常吃生冷,又穿着少而長期受寒,因此產生了虛寒的體質,造成月經疼痛劇烈,經血不暢,寒阻血瘀。」 氣虛血弱 她聽了,點點頭說:「對啊,我平常就是怕冷,手腳冰冷,手心汗出,平常很疲倦,睡覺不願起床,這些都能改善嗎?」我說:「這些都是氣血虛弱,寒凝血瘀的表現,而且你因為經常吃生冷東西,引起輕度的脾虛。脾虛就是說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減弱了,運輸氣血和營養的速度緩慢,因而經常覺得疲倦,睡覺喜歡懶床。起床了也覺得非常疲倦,睡多了更加疲倦,而且會引起頭痛。睡太多又腰痛,睡太少又不夠。」 隨後,我處方了「溫經湯」和「四逆溏」給她,以溫經散寒,回陽救逆為治療原則。同時,給她針灸血海、關元、氣海、足三里、百會。 她問我:「那麼我吃的藥每次都會一樣嗎?」我說:「不是的。現在先給你溫經散寒,之後會給你滋補而調經,月經來潮時會用活血化瘀的藥,讓月經排出暢順,經後需要再次氣血雙補。這樣你的月經和身體才回好起來。」 感覺神奇 經過一個月的治療,她再來覆診的時候,樂滋滋地告訴我說:「我這次月經沒有痛了,怎麼會這樣神奇呢?」我說:「不神奇啊,只是你沒有好好治療而已。」 她又問:「那麼我還可以做什麼讓身體更好呢?」我說:「你可以參加三九天灸,進一步改善你虛寒的體質,提高身體的體抗力。」 她說:「天灸?我有聽過呀,對鼻敏感和哮喘很好啊,我也有用嗎?」我答:「天灸對虛寒體質所引起的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,而且醫管局的臨床試驗證實了天灸能有效改善鼻敏感和哮喘。」

補腎,女人更重要

2013年11月30日 姚怡超中醫師 健談養生 補腎,女人更重要 中國人喜歡進補,因為在中國的醫學文化中,急病要治,但是還是預防較重要。基本上所有五臟六腑都可以進補,但是以男性而言,大家都關注補腎,皆因腎與生殖能力有關,所以無論是什麼類型的男士補品都加上「補腎」一類字眼才會有更好的銷量。基本上,我同意這種做法是無可厚非的,而作為中醫師,我有多一個意見,就是補腎而言,女性比男性更重要,何解呢? 其實,女性的月經、懷孕、生產、乳汁、 白帶的獨特生理特點,都以腎精、陰血為用。因此,腎、精、陰血在女性的體內極易被消耗。另一方面,很多會影響腎臟的全身性疾病都較容易發生在女性身上。例如是紅斑狼瘡症、急性胃炎等。還有由於女性的生理結構較男性更容易患上尿道炎。而尿道炎處理不當可以引起慢性腎炎,所以對女性而言,這樣簡單的病也要小心。 虛弱表現 先不講上述實質器官的毛病,功能上腎臟虛弱的表現是全身性的: .頭髮:沒有光澤 .面部:面色灰暗、黑眼圈、耳廓顏色焦枯 .口部:口乾舌燥、經常喉嚨痛 .聽覺:耳鳴 .視力:視力模糊 .小便:尿血、晚上頻尿、尿急 .腰部:勞累後腰膝痠軟 .腹部:早上會腹瀉、脤痛 .月經:不調 .感覺:冬天怕冷、頭暈體虛 如果你發現你有以上的病徵,那很有可能真的有腎虛的情況,除了馬上找醫師把把脈外,可以自己先做些什麼呢?有以下的方法可供大家試試: 1.食物補腎——「食補」是最簡單和直接方法。山藥和栗子是很常買到的,但是同時要避食油炸食品、生冷食物(如生黃瓜、生蘿蔔、西瓜、甜瓜、柿子)、辛辣食物(如洋葱、辣椒、茴香、薄荷、胡椒)。 2.提肛動作——呼氣時,做提肛的動作(有如忍大便模樣),吸氣時放鬆。每次連續做四十次。早晚最少做一次。這可以提升腎氣,也可減少老人常見的遺尿情況。 3.足底按摩——足部中的湧泉穴是濁氣下降的地方,多按摩可以令氣血順暢,其他位置如腰部、腎臟也是很有用的反射區。如果想效果更好,可在按摩前用中藥,例如杜仲補腎藥泡足(即「藥足」)。 4.雙足保暖——冬天和夏天都要注意雙腳的保暖,因為腳離心臟最遠,血液供應少且慢。中醫認為,足部不慎受寒,必會加劇腎虛的情況,也影響其他器官,有機會引起腹瀉、月經失調、腰腿膝痛、耳鳴等情況。 所以,要補腎的話,女人也是主角。腎好、身體好,面色也會好。

我並非天生的社交高手

2013年11月28日 何靜瑩 故事人生 我並非天生的社交高手 我經常收到大學邀請,向大學生講授商界的社交禮儀以及面試準備,但我認為如何握手、寫履歷、與人交談這些硬技能,該由他們自行探索,反而我更樂意分享須要久經浸淫的見識、思維、心理質素的軟技能,那些經驗絕不能炮製成短短一個小時的「即食餐」。 心理學大師Carl Jung強調每個人都兼具外向和內向的一面,在不同的處境中其中一面會主導(dominate)另一面。 許多朋友以為我天生有社交的「天賦」,其實我也有內向的一面,亦曾經很怕接見陌生人;即使到了今天,有時我也不大願意單人匹馬去一個陌生場合,總有種渾身不對勁的感覺。我不排除有少數人與生俱來就有一種社交天分,但我更相信與陌生人交往是一種須要操練的技能。 我初中時經常聽到一位老師說我們贏不了某校際賽,不是我們技術有問題,而是他不屑跟學界人士打交道,令人排擠我們云云。當時我們年紀小,只管跟老師一塊兒「嘴藐藐」地把自己升上道德高地去。 上了預科,我有次出席一個校際頒獎禮,在隨後的一個茶會中,看見很多國際學校的學生,神態自若地跟評判和成年人談笑風生,而我就渾身不自在地瑟縮一角,吃什麼都像「背脊骨落」。 那次經歷令我決心不能像那位老師,一輩子都在逃避陌生環境,並為了掩飾這種畏懼感而刻意貶抑事情的價值。除非我住在孤島,否則總要與陌生人溝通。 我選擇去克服這種心理障礙,方法就是不停地找機會與不熟悉的人溝通,不斷操練社交技巧;自幼習琴的我明白practice makes perfect。 是否出席一個飯局或社交場合?這決定應該是出於選擇而不是出於畏懼,所以我開展了一個把恐懼扭轉為選擇的社交工程。 我不是來自有很多社交網絡的家庭、從小跟父母進出大場面,所以我只能為自己製造機會,與不認識的人溝通。近水流台,我決定找身邊的校工來練習──打掃班房的雲姐、小食部碧姐、飯堂廚師、花王,最後是全校出名最惡的教員室玉姐,先後成為我的練習「夥伴」。我掌握了一個秘訣:說笑話和有技巧地說「廢話」。意外收穫是我和他們漸漸成為朋友,每天上學與親切的面孔打招呼,那感覺真好! 之後,我到美國首都華盛頓升讀大學。我一邊念書,一邊在國會山莊做實習生。我可以自由進出由大學、國會、智庫等機構舉辦的研討會和國際會議,而會後總有免費的雞尾酒會。我強迫自己留下來,在這些難熬的場合去鍛煉社交技巧,學習如何在陌生的環境中處之泰然。 首要培養的是一個在任何時候都能正常消化的脾胃,讓它不會因為緊張而疼痛,還有克服「背脊骨落」的感覺。即或躲在一角低頭吃春卷、咖喱角、西芹甘筍,都要一口一口地好好咀嚼。 容我囉嗦地強調:practice makes perfect。出席過二十次孤獨的社交場合後,我慢慢放鬆,學會抬起頭來,嘴裏咬着春卷靜心觀察周遭動態。我發現很多人都像我一樣,獨自默默站着觀察,遇上什麼他希望認識的人時,便主動上前介紹自己、握手、交換名片。他們通常這麼說:「嗨!我是XX,來自XX機構,你呢?」 我其實有點優勢,因為我算是稀有品種:白人群中的亞洲人;外交官、美國官員、議員和助理、學者、專業人士的大人世界裏年紀最輕的大學生,所以每次總會有一兩個人主動前來跟我打招呼,都是千篇一律的開場白、互相介紹自己、主動創造話題。我就在不斷重複的對答中學習握手、談吐、禮儀。 慢慢地,我的觀察力在增強。有一次研討會的主禮嘉賓是時任國務卿Madeleine Albright。她發言後跟一位來賓談話,不遠處的角落裏站着一個人,他手拿茶杯、目不轉睛地盯着他們,一見他們說完,便一個箭步走上前跟Albright握手,我也拿着我的茶杯敏捷地走到他們身後,側耳「偷聽」,啊,原來都是同一番對白:「嗨!我是XX,來自XX機構。我很欣賞你剛才提出的XX觀點……」。 經過了過百次的酒會聚餐飯局茶聚的洗禮後,我看到自己如何由起初的忸怩、被動,慢慢變得自然、幽默、駕輕就熟,甚至回復自己的爽朗本性。 歷時數年、啃掉不少咖喱角和西芹的過程,是一個平實和沉悶的操練。不用花任何金錢,只須要很多的耐性和悟性,蟻步地培養社交技巧,還能向自己交代:要是我不去某個場合,那只是出於選擇而非恐懼的決定。 時至今天,當我出席一個盡是陌生人的社交活動時,我還是會有點點不自在,但只要碰上一兩個說話投契的,我往往會是最後一個離開的賓客。

蔣介石防感冒秘訣

2013年12月10日 李思齊教授 中藥世家 蔣介石防感冒秘訣 蔣介石醉心養生,畢其一生而不輟,然而晚年一場車禍,使他多年養生心血幾乎白費。據檔案得知,蔣在車禍之前極少患感冒,本期講述其防感冒秘訣,和更正維生素C可有效防治感冒的傳言。1969年9月16日下午,蔣介石和宋美齡乘大型防彈轎車,與車隊返陽明山官邸途中,行至永福附近,一軍用吉普車突朝車隊衝來,蔣介石司機徐達生錯將油門當煞車,撞到前面的車,八十二歲的蔣介石身體瞬間彈出,撞在駕駛座後側隔板,嘴和胸受強力衝擊,心臟受重創。七十二歲的宋美齡頸部劇烈受創,雙膝撞成水腫,她不顧一切抱住蔣介石,拚命呼叫侍衞。 事後蔣自歎:「永福車禍, 減我陽壽二十年。」筆者認為這次車禍其後引發的後遺症,是蔣六年後死亡之秘因。翻查檔案得知,那個冒失吉普車司機是李連升師長,他當時因急與從香港來的妓女相會,竟酒後超速行駛,故被軍事法庭以「傷害最高領袖」罪處以重判。 維C不防感冒 有關維生素C可有效防治感冒說法流傳甚廣,筆者長期研究養生學,認為效果其實不明顯。該說法得以廣泛流傳,源於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萊納斯鮑林(Linus Carl Pauling)大力推廣。近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研究員對一萬一千名每天服200毫克維C者進行跟蹤研究,發現他們患感冒次數與未服維C者一樣多,證實維C不能有效防治感冒。 但並非說維C對人體毫無作用,維C能促進免疫蛋白合成、提高機體功能酶的活性、增加淋巴細胞數量、提高中性白細胞吞噬活力,這也是人們誤解維C可防治感冒原因。每人每天維C最佳攝入量為200至300毫克,最低不宜少於60毫克(相當於100毫升橙汁)。每天攝入過多對人體有害,如引起噁心、腹瀉、紅血球破壞、血漿膽固醇升高等,並可能形成依賴,讀者補充維C時要向醫生查詢。 中醫認為氣溫反常時風邪最易侵入人體導致感冒,感冒在臨床以「風寒」、「風熱」兩種最常見。「風寒感冒」症狀為身感發冷較重、發熱輕、怕寒怕風、頭痛身痛、無汗、鼻塞聲重流清涕、咳嗽吐清稀白痰、口不渴、舌苔白等,治療以辛溫類藥解表為主,如小柴胡等;「風熱感冒」症狀為輕微發冷、發熱重、頭脹疼、鼻流黏涕或黃涕、咽喉腫痛、咳嗽、痰黃稠、口渴、舌苔黃等,治療以辛涼解表藥為主,如銀翹散等。感冒不宜盲目喝薑湯,風寒引起的感冒可喝薑湯,風熱則不可。 家傳感冒通鼻方 筆者有一「家傳秘方」紓緩感冒後鼻不通氣,可選在晚上用兩根鮮葱塞進兩個鼻孔。葱長約4cm即可,稍粗一點,太細會吸入鼻腔不易取出且效力也小。一般兩至三小時即可,若不行次日再試一次。筆者常教人此法,有效且無副作用,但對葱過敏或用時不適應即停用。 1967年有位國民黨元老因感冒引發心肺病猝死,讓蔣介石大為震驚,隨即把防感冒當成大事,蔣的「特別醫療小組」為蔣擬定預防感冒方案如下:一、勤添衣物;二、常食胡蘿蔔、銀耳等潤肺滋陰食品;三、多喝白開水;四、多在戶外散步、慢跑等;五、少去人多場合;六、感染風寒時定要敦促蔣喝薑湯等,以發汗預防感冒。讀者可作參考。

蔣介石防癡呆秘訣——豆腐

2013年11月19日 李思齊教授 中藥世家 蔣介石防癡呆秘訣——豆腐 蔣介石畢生醉心養生,若不是1969年一場車禍,他會更長壽。筆者研其養生秘訣多年,得知他晚年甚擔心自己會患老年性癡呆症,而他用來防此症的最佳食療則是豆腐。 2007年,《蔣介石日記》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被公開,其鮮為人知的一面隨即曝於人前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「好色」與「戒色」的矛盾掙扎。據其公開的日記載,1918年以後,蔣介石常混迹於上海的妓院,如日記中常有「今晚出去探花」等語,最得其寵愛的妓女叫介眉,他在日記中寫道:「吾(蔣介石)領其情,竟與之(介眉)同歸香巢。事後思之,實無以對吾母與諸友也。」 養生有決心 蔣出於養生和政途考慮力求戒色,在日記中寫道:「所當力戒者,一求人,二妄言,三色欲。」其後色心若有萌動,他便在日記中自責:「見艷心動,記大過一次!」他真正「戒色」,決心擺脫婚外的縱欲,是在1927年與宋美齡結婚之後,可見蔣是一位做事有決心者。蔣在養生方面也同具決心和毅力,例如他常堅持吃木瓜治胃病,和吃豆腐防老年癡呆等便是。 蔣介石自1963年在美國專家的建議下,開始食用豆腐,其後常食用。蔣終生未患老年癡呆症,且始終能保持頭腦清晰,也許與他常吃豆腐有關。最新研究發現豆腐中含大量卵磷脂,是促成大腦情報傳遞的「乙醯膽鹼」原料,「乙醯膽鹼」缺乏便致大腦遲鈍和老年癡呆。 美國營養學家也認為衰老其一特徵是大腦產生「乙醯膽鹼轉移酶」(ChAT)能力降低,降低了70%至80%,這是許多人患老年性癡呆症原因之一。「乙醯膽鹼轉移酶」是提高腦細胞記憶力,促進思維活躍重要因素,如人體缺乏該酶會減弱思維對全身肌肉,肢體控制力及平衡力;當人體嚴重缺乏時,記憶和思維就會嚴重失調和銳減,造成肢體和思維嚴重障礙。有美國專家認為,卵磷脂(lecithin)幾乎是唯一讓「乙醯膽鹼」不斷增加元素。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卵磷脂,只能在食物攝取,富含卵磷脂食物如魚子、蛋黃、花生、大豆等,以豆腐最安全,多吃不會肥胖或膽固醇升高。筆者「家傳養生口訣」也有「豆腐防癡呆,冬多食醒腦」之說,即冬天大腦活動較夏天緩慢,多吃豆腐有助醒腦,尤其老人。 冬天宜多吃 豆腐是大豆加工後蛋白質與水混合凝固成,每百克豆腐含蛋白質七點四至十克、脂肪三點五克、鈣二百二十七毫克,及八種人體必須氨基酸等,且不含膽固醇。大豆雖含大量植物蛋白,但不易消化吸收,只有製成豆腐後,人體吸收率才可升到90%以上。自蔣介石了解豆腐功效,便經常食用。為讓蔣介石吃上色香味俱佳豆腐菜,其御廚陳寶漢和陳杏奎等人經多次研究,摸索出一套「豆腐菜系」,如豆腐魚丸、豆腐雞丁等。豆腐成了蔣家重要菜肴之一。但有以下注意: 一、豆腐不宜多食,每周一至兩次為宜,食用過多易引起消化不良、甚至腎功能衰退等;二、豆腐含嘌呤類物質,故痛風患者不宜食用;三、豆腐性偏寒,胃寒不宜食用;四、易腹瀉、腹脹之脾虛者,遺精夜尿之腎虧者,不宜多食。豆腐雖有助防老年癡呆症,但最正確防治此症之法,仍是遵照醫生意見。 蔣介石防癡呆秘訣——豆腐(二) 上次講到蔣介石常食豆腐防老年癡呆,今期續講豆腐的四大科學搭配食用方,及五大作用。豆腐距今已兩千多年歷史,據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「豆腐之法,始於漢淮南王劉安。」據載,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(西元前179年至西元前122年),為漢高祖劉邦之孫,愛好文學,信奉道教,為求長生不老術,廣招方士,常在深山煉汞煉丹。他與當時八位著名方士煉丹時,用黃豆磨漿燒開,加上鹽鹵,結果丹沒煉成,卻歪打正着地發明了豆腐。豆腐潔白細嫩,營養豐富,有「東方龍腦」之稱。 孫中山把豆腐視為「補身上品」,他曾說:「豆腐是植物中的肉類也,此物有肉類之功,而無肉類之毒。」1909年比利時政府邀請當時中國清政府參加1910年在布魯塞爾舉辦的世界博覽會。李鴻章小公子李石曾自費參展,中國館展品是:豆腐、豆漿、豆皮、豆腐乾;中國豆腐讓全世界大開了眼界。 豆腐菠菜忌同食 東漢大醫學家張仲景,在《金匱要略》提到四十八對相尅食物,如葱與蜂蜜、螃蟹與柿子等。食物相尅是指混食兩種或兩種以上性狀相反食物,所產生的腸胃不良反應症狀,通常有以下三種情況:一是兩種食物在吸收和代謝過程中發生互相排斥;二是兩種食物在分解過程產生有害物質和毒性;三是從中醫「四氣五味」角度,如同時吃兩種大熱食物人體就上火,四氣食物搭配食用就不會導致寒熱失衡。根據傳統食物相尅觀念,豆腐忌與菠菜(易結石)、大葱、蜂蜜、竹筍同食。 筆者的「家傳養生口訣」有「豆腐配魚可補鈣,豆腐海帶防缺碘」之說。現代科學證實豆腐最科學搭配方式有:一、豆腐配蘿蔔:豆腐屬植物蛋白,多食引起消化不良;白蘿蔔助消化功能極強,與豆腐同食有利於人體對豆腐的吸收,不會引起消化不良。二、豆腐配魚:豆腐含鈣量多,而魚富含維生素D,兩者搭配食用,可提高人體對鈣的吸收率。此外兩者所含氨基酸種類不同,可形成互補,提高營養價值。三、豆腐配海帶:豆腐含皂角甙促進碘的排洩,易引起人體內碘的缺乏。而海帶含碘豐富,因此,海帶與豆腐是十分合理的搭配。四、豆腐配肉蛋:豆腐缺少蛋氨酸,若和其他的肉類和蛋類食物搭配,可以提高人體對豆腐中蛋白質的吸收率。 五大作用 豆腐除可防老年癡呆外,還有以下五大作用:一、豆腐中脂肪約85%為不飽和脂肪酸,可預防動脈硬化。二、豆腐含鉀元素,有助排出人體內的鈉,可降低血壓,降低患中風機率。三、豆腐熱量低、不含膽固醇,助降低血脂。四、豆腐含豐富植物雌激素生物活性成分,可防氧化延緩衰老,對中老年婦女來說,還可預防乳腺癌、絕經期綜合症、骨質疏鬆等。五、豆腐含半胱氨酸,可加速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,減少酒精對肝臟毒害。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(1328年至1398年),因農曆八月初八生,故名朱重八,後改名元璋,是中國史上最勤政、最節儉皇帝之一。據載洪武十八年(1385年)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,他八天內共批奏章一千六百六十件,處理國事三千三百九十一件。他當皇帝後每天早飯「只用蔬菜,外加一道豆腐」,還讓後世也照此執行,成為明朝皇室家規。 蔣介石防癡呆秘訣──豆腐(三) 前兩期講到蔣介石常食豆腐防老年癡呆,其實和豆腐同為大豆製品的豆漿,同樣有養生奇效,今期講述有關豆漿三大養生作用和六項禁忌。此外, 臭豆腐作為豆腐的衍生品,有不可不知的注意。 「聞起來臭,吃起來香」是對臭豆腐譽之詞。筆者研究養生多年,有責任將各類膳食不足處告知讀者。據媒體報道, 常有最黑心商販製作臭豆腐時為增其臭味,竟將新鮮豆腐浸泡在處理過大便水中二十分鐘,或將豆腐用布包起埋在糞堆下。若顏色不夠黑,還會在大便水加入黑色素和特別黑污水。這樣的臭豆腐經油炸後再加上精鹽、花椒、味精等調味,變得臭味十足又濃鬱可口;讀者慎防遇到這些黑心攤販。 豆漿三大作用 豆漿是大豆經過研磨後與水混合的飲品,在歐美有「植物奶」之稱。中國傳統認為豆漿和豆腐一樣,都是西漢劉安發明。據傳劉安是位孝子,其母患病期間,他每天用泡好黃豆磨成豆漿給母親飲用,其母之病遂漸好轉。 此後豆漿便傳入民間。《本草綱目》載:「(豆漿)性平味甘, 利水下氣,制諸風熱,解諸毒。」《延年秘錄》中稱:「(豆漿)長肌膚,益顏色,填骨髓,加氣力,補虛能食。」此外豆漿有以下三大養生作用: 一、科學研究證實豆漿含有大豆皂甙、異黃酮、大豆低聚糖等因數,可輔助調節內分泌系統,降低血壓、血脂,減輕心血管負擔,增加心臟活力,優化血液循環,保護心血管系統。因此豆漿有「心腦血管保健液」之稱;二、近年國外有學者研究證實,豆漿具有降血糖的作用,豆漿含水溶性纖維素,有助控制血糖。因此豆漿(無糖)是糖尿病患者極其寶貴食物;三、豆漿是鹼性食物,對肉類、米飯、麵包等酸性食品有中和作用,助消化吸收延緩衰老。 筆者根據多年經驗,總結出以下六點豆漿飲用禁忌: 豆漿六禁忌 一、豆漿務要煮熟:生豆漿含有皂素、胰蛋白酶抑制物等,會引起噁心、嘔吐、腹瀉等,熟豆漿則不會。 二、不宜空腹飲:空腹喝豆漿會使豆漿中蛋白質轉化為熱量耗掉,營養大打折扣,宜和麵包、饅頭等澱粉類食物同食。 三、豆漿不宜加紅糖:紅糖含有機酸,和豆漿的蛋白酶結合不易被吸收。若雞蛋與豆漿一起煮,蛋中黏液性蛋白易與豆漿中胰蛋白結合產生不被人體吸收物質,破壞營養成分。 四、豆漿忌放保溫瓶:若將豆漿放保溫瓶,會使瓶裏細菌在溫度適宜條件下快速繁殖,三四小時後豆漿便會變質。 豆漿中的皂毒素可溶解暖瓶內水垢,危害人體健康。 五、忌過量飲用:一次喝豆漿過多會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,出現腹脹、腹瀉等症狀,以每天不超過500毫升為宜。 六、特殊者不宜喝:飲用後有反胃、噯氣、腹瀉、腹脹,及夜間尿頻之人,急性胃炎、慢性淺表性胃炎者均不宜飲用;豆漿含嘌呤,痛風者不宜。 蔣介石和毛澤東是生死對頭。蔣身材瘦削,毛魁梧偏胖;蔣不苟言笑,毛幽默風趣。他們對養生的看法也不同,蔣戒煙戒酒,毛則嗜煙如命。他們對食用豆腐的態度也不同,蔣喜食普通豆腐,毛則酷愛臭豆腐。

散戶如何做功課?

2013年11月23日 張公道 走勢縱橫 散戶如何做功課? 上篇談過散戶投資股票大多不賺錢的原因,其中一個為不做功課,究竟何所指?個人認為包括兩方面: 假設各位同意散戶無能力分析眾多個別股份,那麼應集中玩恒指服務公司所選取的成分股,包括港股、國企股及中資企業股,其餘不沾手。因而選股方面大為簡化,做功課時,只涉及何時入市,以及於哪一個價位吸入。 要決定何時入市,必須研究走勢,主要集中捕捉中期浪底,捕捉到接近浪底入市,其後的升幅可以十分可觀。恒指可反覆上升半年,甚至超逾一年,才升抵中期大浪頂。 即使捕捉到中期浪底,其後的持有亦需定力,方能獲厚利,例如本欄的投資組合,於今年6月26日成立,而恒指於早一天跌抵19426點的重要底點。 但可惜當時定力不足,所建立的第一個組合曾清貨,其後才建立第二個組合,讀者試計算一下,若然建立第一個組合後一直持有至今,回報是多少? 在低位入貨後,等候大市上升,到有迹象見中期浪頂之時,應開始減磅。如何減磅是一門大學問,其中一個方法為,恒指升得愈高,組合的持貨比例愈低,現金比例則上升。另一個方法為在某一點清貨離市,大市不顯著下挫,例如跌15%,則不再入市,全揸現金等候機會。這需要耐性及紀律,很多人做不到。 最後一個方法為與大鱷共舞到最後關頭,大市已見頂,向下跌穿大位之時,清貨離市。但閣下在大市玩上之時賺了100萬元,到最後關頭作壯士斷臂式的沽售,可能需蝕回70萬元,才能全身而退,全部套現。十人之中只得一兩人能做到,若無該種氣度,切勿嘗試。 此外,散戶選取股份後,亦須每日或每周記錄股價,決定何價買入,何價沽出。絕大部分散戶慘敗,原因是股價大幅炒高之時,方才追入,不幸地,此時亦最多股評推介,散戶以為可放心吸入。股民應培養人棄我取的膽識,股價被踩散之時,乃是最佳的入市時機。股民可參考一隻股份的股價拋離其250天線多少幅度,作為超賣或超買的指標。

十二重樓藏秘訣

2013年11月22日 袁康就博士 氣療百病 十二重樓藏秘訣 內丹修煉有一張廣為人知的圖,名《內經圖》,又名《內景圖》,是清初作品。畫圖者依據兩首呂祖乩詩的文義畫出來。這兩首呂祖乩詩可在《呂祖全書.卷四文集中.五言律十六首》內找到。《呂祖全書》是劉體怒於乾隆七年(1742年)彙輯而成,故《內經圖》面世於1742年之後。 圖中主題詩是:「鐵牛耕地種金錢,刻石兒童把貫穿;一粒粟中藏世界,半升鐺內煮山川。白頭老子眉垂地,碧眼童兒手指天;若向此中玄會得,此玄玄外更無玄。」 《內經圖》所載的文字,大部分與《呂祖全書》相同,不同之處是,「碧眼童兒手指天」改為「碧眼胡僧手托天」;及「若向此中玄會得」改為「若問此玄玄會得」。 後者文義相差不大,至於前者,畫圖者可能佛道雙修,故此以「胡僧」替代「童兒」,而「手托天」就是刻意表達「搭通上鵲橋」之義。 煉出先天炁 圖中咽喉部位,有一氣團引出。氣團上有嬰兒,手執北斗七星,以金錢貫串。嬰兒代表「先天炁」,源出自老子的「復歸於嬰兒」。嬰兒把玩北斗七星,意指成功煉出「先天炁」以後,便可踏上仙途,改變命運,我命在我不在天。 畫圖者把「鐵牛耕地」以至種得「金錢」的意思畫了出來。腎區下丹田有「牛耕田」及心區中丹田有「女織布」的圖像,金錢樹就在女織布的努力下產生出來,意喻腎氣與心液相交便能提取丹炁金錢,爾後便用嬰兒來展示先天炁。 有為功點火 我們對心腎相交萌生丹炁的觀念不會陌生,所關心的是:究竟怎樣心腎相交呢? 傳統內丹修煉的起步工夫,是把下丹田「點火」,即把腎氣推動及增強,然後把此腎氣沿背後夾脊三關送上上丹田泥丸宮,看來畫圖者已用心把這個意思勾畫無遺。畫圖者還要說明的,是「打通小周天」。 打通任督? 明清以降,「舌抵上顎」即是「搭通上鵲橋」,被認為是打通任督二脈或小周天的關鍵動作,但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,因為每個人的任督二脈不用打通而本來就通,舌抵上顎也不是產生丹炁的關鍵(丹炁來自上封下閉的橐籥效應),它只不過是製造津液的動作。畫圖者把呂祖詩文改成「手托天」,刻意傳達打通小周天的觀念,是嚴重犯錯。 值得讚揚的是咽喉旁邊一句「十二重樓藏秘訣」。這句不見於原詩,當是畫圖者本人所悟。此十二重樓是咽喉軟骨,那秘訣並無明言,就是咽津。咽津才能把氣液交合,也就是心腎相交,在中丹田成就真炁,即是織女所織出的金錢,金錢貫串成北斗,踏上仙途。 畢竟這是一幅好圖,它教我們煉出丹炁。首先是用有為功壯旺下丹田陽氣,並把陽氣上傳,過三關撞入泥丸,氣多生液,再以無為功把氣液交合,提取丹炁。當呼吸緩細勻長,少入遲出,橐籥生炁,炁多生真液,津液多了,把它咽下,便大功告成。

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

補腎,女人更重要

2013年11月30日 姚怡超中醫師 健談養生 補腎,女人更重要 中國人喜歡進補,因為在中國的醫學文化中,急病要治,但是還是預防較重要。基本上所有五臟六腑都可以進補,但是以男性而言,大家都關注補腎,皆因腎與生殖能力有關,所以無論是什麼類型的男士補品都加上「補腎」一類字眼才會有更好的銷量。基本上,我同意這種做法是無可厚非的,而作為中醫師,我有多一個意見,就是補腎而言,女性比男性更重要,何解呢? 其實,女性的月經、懷孕、生產、乳汁、 白帶的獨特生理特點,都以腎精、陰血為用。因此,腎、精、陰血在女性的體內極易被消耗。另一方面,很多會影響腎臟的全身性疾病都較容易發生在女性身上。例如是紅斑狼瘡症、急性胃炎等。還有由於女性的生理結構較男性更容易患上尿道炎。而尿道炎處理不當可以引起慢性腎炎,所以對女性而言,這樣簡單的病也要小心。 虛弱表現 先不講上述實質器官的毛病,功能上腎臟虛弱的表現是全身性的: .頭髮:沒有光澤 .面部:面色灰暗、黑眼圈、耳廓顏色焦枯 .口部:口乾舌燥、經常喉嚨痛 .聽覺:耳鳴 .視力:視力模糊 .小便:尿血、晚上頻尿、尿急 .腰部:勞累後腰膝痠軟 .腹部:早上會腹瀉、脤痛 .月經:不調 .感覺:冬天怕冷、頭暈體虛 如果你發現你有以上的病徵,那很有可能真的有腎虛的情況,除了馬上找醫師把把脈外,可以自己先做些什麼呢?有以下的方法可供大家試試: 1.食物補腎——「食補」是最簡單和直接方法。山藥和栗子是很常買到的,但是同時要避食油炸食品、生冷食物(如生黃瓜、生蘿蔔、西瓜、甜瓜、柿子)、辛辣食物(如洋葱、辣椒、茴香、薄荷、胡椒)。 2.提肛動作——呼氣時,做提肛的動作(有如忍大便模樣),吸氣時放鬆。每次連續做四十次。早晚最少做一次。這可以提升腎氣,也可減少老人常見的遺尿情況。 3.足底按摩——足部中的湧泉穴是濁氣下降的地方,多按摩可以令氣血順暢,其他位置如腰部、腎臟也是很有用的反射區。如果想效果更好,可在按摩前用中藥,例如杜仲補腎藥泡足(即「藥足」)。 4.雙足保暖——冬天和夏天都要注意雙腳的保暖,因為腳離心臟最遠,血液供應少且慢。中醫認為,足部不慎受寒,必會加劇腎虛的情況,也影響其他器官,有機會引起腹瀉、月經失調、腰腿膝痛、耳鳴等情況。 所以,要補腎的話,女人也是主角。腎好、身體好,面色也會好。

明年減「歎」

2013年11月30日 雲裡飛 大中環 明年減「歎」 一年將盡,是時候想一想來年的計劃。 在環球經濟不穩、大小企業都在節省開支的大環境下,來年對於上班族來說是減「歎」之年。要保飯碗,一切發生在辦公時間內的歎世界。歎番杯、歎咖啡、歎茶的時間都會大大減少,奉行減「歎」生活,積極為自己增值,多學點東西,對自己總有點幫助。 讓事業持續發展 學什麼好呢?學「企業持續發展」(corporate sustainability) 吧 ! 不是開玩笑,「企業持續發展」並不是單單代表慳水慳電捐錢講環保,這事情看似很表面化,不過內裏的學問是複雜和艱深的,尤其是把理論套在實際的應用上,對很多大老闆都是一個很陌生的課題。按照道瓊斯企業持續發展指數(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)的說法,企業持續發展的工作就是要在經濟發展、環境保育及社會發展這三個大項目之間取得平衡,把握有關的商機和管理當中的危機。 事實上,新一代的管理問題總是跟corporate sustainability拉上關係。資源問題、企業良心、社會責任、資源分配、長遠經濟(盈利)增長,甚至乎如何管理企業裏人數愈來愈多的年輕新一代等,都跟corporate sustainability分不開。未來幾年,要持續發展自己的事業,和那些hard skills 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去比試,若要鶴立雞群,企業持續發展的知識可能會成為手中的一張皇牌。 只懂幹活是死路 不學認真的課題可以嗎?當然可以,不要躲在家中歎世界就好了,學多一點「軟學問」,比拿幾張文憑管用得多。紅酒、書法、社交舞等活動,豐富你平日的生活,也豐富你的工餘話題,令人覺得工作繁忙的你,生活還是很sustainable,並因此為你打開新的人脈網絡。 在現今的大企業中,升職的機會就是不會留給那些一天到晚都在幹活的奴隸獸,只懂工作,不懂生活,只會惹人笑柄,不像領袖。人家問你,周末如何?答案有趣豐富才有運行。 平時少運動的朋友,「別再說你要坐低,坐坐坐會坐足一世」,可以考慮學高球、學單車、學出海,很高級嗎?很貴嗎?買少幾件名牌衫,不要急於換新車,也不要追着換手機,錢還是可以省下來。學紅酒也可以,尤其是男士,在公務應酬的場合裏都總需要對紅酒有一點認識。學跳舞又如何?三步、四步、華爾茲,返返工跳跳舞,既可減壓,又可應用在社交場合,為日後「升呢」作好準備又如何? 無論你選擇學什麼,明年減「歎」是肯定,積極為自己增值,是保就業的上策。

讀經濟學英文

2013年11月16日 曾國平 經濟3.0 讀經濟學英文 周末的《經濟3.0》題材比較輕鬆,不談政經大事,少講經濟理論;不論政治立場,多讀本港新聞有害身心,周末期間如無示威集會參與,宜在家中讀讀消閒文字,降下血壓。 今個周末,跟讀者講英文。 港人愛學英文:學生、上班族、家庭主婦、退休人士,或被迫或自願,都要學英文。本地人學英文講成本效益:只求夠讀夠講、可寫可聽,什麼文化底蘊,什麼舞文弄墨,可沒有時間跟你慢慢鑽研。求捷徑,尋秘訣,成果要明顯,效率要高。本欄幾位經濟學者,沒有太多文化包袱,不會慨嘆港人學英文的快餐式態度,不會苦勸讀者啃下一千幾百頁的悶蛋名著。 學語文講成本效益,有何不可?語文者,人力資本也,是賺錢升職的工具。至於語文的消費功能,如看小說感動、讀詩歌流淚之類,人人感受深淺不同,不必強求。誠如伏爾泰《憨弟德》所云:「只有傻瓜才盲目欽佩名作家。於我來說,我閱讀只求快樂。」對文字沒有特別感受者,求實用無可厚非。 本地人學英文找老師,首選鬼佬,半唐番次之,是迫不得已的選擇。這樣的喜好不無道理,但有一點要留意:本地人先天不足,學英文須後天努力,聽讀寫講稍有眉目,靠的是七分努力三分技巧,克服困難的經驗有參考價值;相反,老外的母語是英文,除非受過特別訓練,未必會明白本地人學英文的苦處。 我這個百分百本地人,初中英文幾乎不及格,大學時讀不懂一本英文小說,到美國讀研究院初期更是口齒不清。劫後餘生,到了今天在英語環境中謀生,天天寫天天講,不算運用自如,但未致辭不達意。我的艱苦經驗,對讀者也許有些參考價值。 可參考《經濟寫作》 先從英文寫作談起。我要介紹一本不夠100頁的書,適合繁忙的港人參考。這本小書,每節只有一兩頁,每天乘車、如廁時翻一翻,效用無窮也。書名叫《經濟寫作》(Economical Writing),作者是Deidre N. McCloskey,2000年第二版,Waveland Press出版。 書名一語雙關,既談經濟學者要留心的寫作技巧,也論及簡潔(economical)寫作要注意的地方。讀者不是經濟學者不打緊,書的內容放諸四海皆準,從學生做習作,到白領寫報告,一律合用。 作者McCloskey是傳奇的經濟學家,主要研究經濟史,著作質量並重。作者本名Donald,哈佛畢業,在芝加哥大學教過書,1995年做了變性手術成了Deidre,是當年學界的大新聞。McCloskey重視寫作技巧,尤其注意修辭學(rhetoric),數十年來苦口婆心勸經濟學者多讀多寫。 書中有31條寫作戒律,今天只談比較實用的三條。 新論點要開新段 第十四條為「段落要有論點」(Paragraphs Should Have Points)。寫作分段不是亂來的,有新論點要開新段,不要將太多的訊息擠到一段裏面,也不要寫新詩似的將論點分得太細太散。講實際的McCloskey指出分段有致的好處:「讀者的注意力渙散之時,跳讀之時也,會跳到下一段。若果你的段落太長,讀者跳到了下一個分段,就把你大堆的東西都略過不看了。」 (The reader will skip around when her attention wanders, and will skip to the next paragraph. If your paragraphs are too long...the reader will skip a lot of your stuff to get to the next break.) 第十九條為「寫完整句子」(Write in Complete Sentences)。句子有頭有尾,意思齊全,是基本的寫作要求。句子殘缺不全有什麼問題?McCloskey從心理學角度指出,句子的意思不完整,就如引起讀者的期待,但又無所表示(It's a matter of not raising expectations that you don't fulfill)。就如街上碰見朋友,朋友先跟你說「尋日我睇報紙睇到」,之後沉默不語,你會好奇問朋友在報紙上讀到什麼,更會懷疑朋友是否精神有問題。 第二十四條為「朗讀、大聲朗讀」(Read, Read Out Loud)。寫的文章過不過關,朗讀一次即知。聽來節奏古怪,像黑膠唱片跳線,宜修改。聽來長短有致,像新聞報道或電影旁白,有看頭。培養英語節奏的觸覺,靠的是多朗讀好作品(如這本小書),口到耳到,漸漸化成寫作能力。 倒過來說,詞窮理盡者往往要利用拙劣的技巧去掩飾空洞的內容,段落亂分兼句子不全,但求讀者快快看完,看完不明所以,朗讀也只落得上氣不接下氣的下場。香港政府的報告、高官的演辭文字拙劣,也許是劇情需要,匆匆將欠說服力的論點胡扯一番,蒙混過關息事寧「民」也。 作者為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

如廁搭車學英文

2013年11月30日 曾國平 經濟3.0 如廁搭車學英文 兩周前介紹了小書Economical Writing(《經濟寫作》),希望讀者花一百幾十元買來一看,保證獲益良多。作者Deidre McCloskey是過癮之人,見解獨特不怕得罪人。看看其網頁的自我介紹: 我是個文藝、量化、後現代、自由市場、進步聖公會、來自波士頓居於中西部曾經是男人的女人。不是什麼「保守派」!我是個基督自由放任主義者。(I'm a literary, quantitative, postmodern, free-market, progressive Episcopalian, Midwestern woman from Boston who was once a man. Not 'conservative'! I'm a Christian libertarian.) 我是半個McCloskey迷,除了她近期兩部加起來千多頁的大作未讀,其餘著作大都讀過。可惜,除了這本小書,她的著作一般比較艱深,對象是學界中人,不便跟讀者介紹。 寫作跟閱讀分不開 談到小書,還有另一本要推介給讀者,書名是Elements of Style(《文風旨要》)【圖1】,作者是康奈爾英文教授William Strunk Jr. ,以及散文家、兒童文學家E. B. White。話說小書是老教授上課的講義,一度是康奈爾學生的寫作「聖經」。老教授死了,出版社找來老教授成了名的舊學生,將書修訂一遍,再添上一節寫作要訣,成了暢銷書。這本書不夠100頁,適合繁忙的香港人,是上乘的「如廁讀物」。小書一條一條列出英文寫作的宜與忌,從造句到標點,從時式到風格,對錯分明,像軍令一般不容爭辯。兩位作者作古已久,小書卻不斷有新版本面世,又插圖又精裝,但未必比舊版的好。我常常翻閱的是1979年的第三版。話說McCloskey受了這本小書啟發,才寫成《經濟寫作》。 寫作跟閱讀分不開。換個經濟學的說法,寫作和閱讀的邊際產出(marginal product)是互為影響的。多讀好書,學習寫作更有效率;多練習寫作,閱讀時更能明白作者的苦心孤詣。事半功倍的做法是雙管齊下,邊讀邊寫,多讀多寫。讀一本好的英文經濟學書籍,更是一舉兩得,學到經濟知識之餘,亦沾上一點文采。讀者要留意,好的經濟學書籍,英文不一定值得學習:海耶克的著作哲理深刻,但其文筆有濃厚的「德式」風格,句子又長又複雜,一句動輒幾行,不是人人受得了。 本報讀者的時間寶貴,啃大部頭書的成本太高,我不會吃力不討好地叫大家讀《遠大前程》,更不會叫大家捧起《百年孤寂》。今天再介紹芝加哥大學經濟學者史德拉(George J. Stigler)的自傳Memoirs of an Unregulated Economist(《一個不受管制的經濟學家回首舊事》)【圖2】,芝加哥大學出版社,2003年。200多頁的書;加上排版疏落,篇幅短小,幾程地鐵已讀完。 書名一語雙關:史德拉是諾獎得主,開創了多門的學問,不受傳統的拘束(regulated),屢次進入學術的無人之境。史德拉的重要貢獻之一,正是政府管制(regulations)的來源及影響。一語雙關(甚至三關四關),英文叫作pun,翻譯家喬志高譯作「噴」,取其噴飯之意。 史德拉公認寫文高手 史德拉是經濟學界公認的第一文章高手,文釆斐然。隨手一翻傳記的頭幾頁,讀者就馬上讀到史德拉拿自己開玩笑: 差不多所有學者過的都是書齋生活,我也不例外。我未曾帶領──也未曾小心跟隨──軍隊衝鋒陷陣,未曾打劫銀行,也未試過引導總統以至市長作新的蠢事。(Most academicians lead sedentary lives and I am no exception. Not only have I never led – nor cautiously followed – a cavalry charge, nor robbed a bank, but neither have I guided a president or even a mayor into new folly.) 史德拉談到二次大戰與經濟學者: 戰爭引發出不少經濟問題,但問題卻得不到經濟學者的重視。我找不到一項戰後寫成有關戰爭的重要經濟研究。經濟學者跟其他人沒有兩樣:我們的研究都是因徵召而作,而徵召從來都不是激起使命感的好方法。(Warfare throws up many economic problems, but the problems do not succeed in holding the interest of economists. I do not know of a single major economic study of war that was written afterward in peacetime. In this economists are no different from others︰ Our work was essentially conscripted, and conscription is a poor way to arouse a love for a calling.) 讀者不用管我的蹩腳中譯,重要的是把史德拉的原文讀之再三:句子長短有致、節奏明快、用字簡單。多朗讀這類好英文,英文寫作必有進步。正所謂「自傳就是別傳」,史德拉書中談自己的篇幅不多,主要談研究、談芝加哥學派、談經濟學者,夾敍夾議,常帶自嘲的口吻,引領讀者走進學術的世界。人生苦短,讀爛書不如不讀,要讀就讀好的,讀史德拉。 作者為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

我永遠的座右銘

我永遠的座右銘 有人說過:一個人做了老闆或企業總裁之後,生命中就會失去兩件事,一是粗茶淡飯,二是聽不到肺腑之言。失去粗茶淡飯,每天大魚大肉,就保不住健康;聽不到肺腑之言,耳邊只有迎合自己的話,就失去客觀判斷的能力。 每年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旗艦巴郡公布財報的周末,都會舉行股東大會,現場會湧進數萬股東。股東會最特別的一段,便是邀請資深分析師組成發問小組,可自由地針對各種問題向巴菲特以及副總裁Charles Munger發問。 今年巴菲特邀請了投資立場與自己完全對立、看淡巴郡的避險基金經理人Doug Kass加入發問小組,兩人之間的一來一往,成了這次股東大會的亮點。 為何要邀請投資策略與自己唱反調的人來發問? 《華爾街日報》專欄作家Jason Zweig指出,有自信、卻不過度自信,不斷邀請別人挑戰他的想法、指正他的想法可能有錯,這正是巴菲特成功的關鍵,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思考更周全,不因過度自信而作出錯誤的判斷。 巴菲特曾提到,發現物種起源的科學家達爾文進行研究時,永遠保持一個好習慣,每當出現與自己的發現有矛盾,便會立即將有關矛盾寫下來,以免自己的大腦直覺地拒絕接受這種矛盾結果,就如同身體排斥移植的器官一樣。 人喜歡聽讚美與贊同的話,對於與自己看法有矛盾甚或只是不同的意見,真是如同器官排斥一樣。尤其是一個曾經很成功並居高位的人士。他們嘴裏或思想上也認為人要謙卑,但如果已經聽不到肺腑之言,如何去實踐他的謙卑? Karl Popper說:「批判精神就是科學精神」。這是我永遠的座右銘。也可能是讓思想永遠保持敏銳和年輕之道。

周日醒Son:管理之道

近日不約而同有身在管理層的讀者向我反映,坊間教打工仔職場生存的刊物及資訊資料多的是,對他們來說,總是有點不着邊際不怎麼「實用」亦不「到肉」。明知我出言辛辣拳拳到肉,還是冒死向我求教,想我以「實戰型」角度寫多幾篇過多幾招。讀者向來是我的精神支柱給我無窮力量,從善如流是應該。再聽世民哥話,《蘋果》專欄有冇得留低要看讀者人數,眾所周知我最緊張這個《蘋果》專欄作者的身份,讀者是我存在的原因,豈能不從!再再加上有買或者會買我的著作的話,更加功德無量是我一家的米飯班主,恭敬不如從命,以下來幾個周日,我會寫和管理相關的題目。 (廣告+好消息一則:新作《職場女王論II-教你如何步青雲》經已全面公開發售!多謝!) 做好管理必先調整心態 言歸正傳,做管理要管及理得好,經驗固然重要,不過不是首要以及最重要。從實踐中累積經驗慢慢得心應手然後爐火純青,看似正路但並非必然,否則職場中不會有那麼多經驗老到,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管理廢柴的存在。 多難做的事一樣有辦法做得來,而且解決之後就無阻,對各方面都有利。難搞的人,製造麻煩問題層出不窮後患更加無窮,疲勞轟炸疲於奔命,耽擱正事。歸根究柢,最難管理的,是人!所以要做好管理,必須先調整好心態,做足準備工夫,一有機會升職,即可派上用場,而不是等有職升之後才學,敢寫包單撞板多過食飯。所以升職並不一定是好事,不升好過升的例子,我們見得還會少嗎? 團隊贏勝過自己一人贏 開始時有職升一定是由於自己工作表現好,升職之後要管理的,絕大部份人會以為只是集中火力管下屬。這個錯,錯很大!新官上任三把火?第一把燒死關係,把幾火燒死身邊上下所有人,最後一把火燒死自己。好大喜功,何嘗不是職場人生一大忌?單打獨鬥贏自己,光環永遠落在自己一個人頭上。 做管理的要用自己的贏成就團隊的贏,犧牲小我在所不惜只求成全大我,光環照耀所有人。 這就是我講必須先調整好的心態,令所有同事及通贏!至於準備工夫,定要「自小」訓練,觀察力要強,心思要縝密,思路要清晰,分析要仔細,做事要條理,心術要公正。大家必須記住管理者要管理的從來不只是下屬,公司上下裏外各式人等,尤其管理老闆,更是一門極難學的「藝術」。請聽下回分解! 本周Son姐醒你:「知己知彼,百戰不貽﹔不知彼而知己,一勝一負﹔不知彼不知己,每戰必貽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