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

保健與保險

2013年2月26日 關德祺中醫師 濟世良方 保健與保險 從事保險業的David向我推介醫療保險,產科、兒童子女、門診、住院、危疾、人壽……從未出生至死亡的計劃包羅萬象。大家都明白,無論購買哪一種計劃,都不能保證不會生病,最多只能保證有病有錢醫。David說花錢買醫療保險是未雨綢繆,我說未雨綢繆重點應是日常保健,很多人覺得保健工夫限制自由,不及買保險方便快捷,只是到生病請醫生醫治的時候,才叫苦連天。這些年,David推銷保險,我推廣保健,論業績似乎David比我好得多。 讀小學課文《扁鵲見齊桓公》,故事情節栩栩如生,十分佩服這位醫術高超的名醫,留意到《史記》還記載了他與魏文王的一番對話。 魏文王:「你家三兄弟,誰的醫術最好呢?」 扁鵲:「大哥最好,二哥次之,我最差。」 魏文王:「為什麼?」 扁鵲:「大哥看到有病發的傾向,未發作之前就把病因解除了,所以他的名氣從不出家門之外;二哥看到有輕微病徵,就把病治好,所以他的名氣從不出街坊之外;而我扁鵲治病,不是在經脈上扎針放血,就是落重毒藥,動大手術,這些常規的醫術反而出名,響遍各國。」 看重與看輕 原來古人亦以能治危疾重病的醫生為高手,輕看教人不病的醫生,這種觀念根深柢固,至今也沒有改變,改變的只是做法--買定醫療保險等大病發生時用來打針、食藥甚至開刀,卻不願意今天生活得有節有制、中規中矩、防微杜漸。扁鵲是以常理回答魏文王,預防勝於治療,見解與同時代的《黃帝內經》一致:「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亂治未亂,此之謂也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,亂已成而後治之,譬猶渴而穿井,鬥而鑄錐,不亦晚乎。」 現實社會中,「治未病」的醫生最不賺錢,保健諮詢、保健刊物都是免費提供的,教人不病的早睡早起、均衡飲食、多做運動、平和情緒,了無新意,市場價值不高。直到危疾重病要醫治,花大錢在醫療系統,今日的術語稱之為「市場機制」;扁鵲大哥、二哥可有可無,培養多幾個扁鵲出來治病,叫做「醫學昌明」。結果醫學生都立志成為扁鵲,有崇高理想要做扁鵲大哥、二哥的都注定沒「錢途」。 全方位護體 不要以為簡單的體檢加上及早治療就是「治未病」,那充其量只不過是扁鵲二哥的工作。講究保健的小眾,深明「治未病」的道理,乃全方位不同階段修養平和體質。 1. 未病先防:在未病之先,從根源上杜絕疾病發生的機會,也就是說未病養生,對外清潔衞生,對內調節情緒、飲食、起居。 2. 既病防變:病發之初,狀況可以轉好,也可以轉壞(由表入裏,由輕變重,由簡單到複雜)。因此要有防病加重的意識,感覺不舒服而西醫又查不出原因的狀況,可以中醫體質調理,治在疾病加重之先。 3. 病癒防復:一般病人有病的時候要救命,病癒或病情穩定之後,就忘記舊病復發的可能性。當初病發是個嚴重警告,對付它的一役又是個教訓,醫治好了就要留意自己的體質特點,戒煙酒,忌肥膩,病不再發。 保健是主動的,保險是被動的,保險花費過於保健者,乃捨本逐末之途。擁有自以為足夠保障金額而忽略保健的人,需要扁鵲、先進醫療設備的機會當然會高些。 作者為香港專業教育學院(柴灣)應用科學系高級講師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