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

金庸「書讀到老」養生法

2013年8月20日 李思齊教授 中藥世家 金庸「書讀到老」養生法 一代武俠小說大師查良鏞先生(金庸),雖已年逾耄耋之年,卻依然「活到老,學到老」,於2009年,當時年屆八十五歲高齡才開始攻讀北大的博士學位,這體現了他對學問追求的堅持,實在令人敬佩。 其實,「活到老,學到老」是金庸先生獨特的養生方法之一。執筆時,正值本港各院校快要開學,讀書不僅對學生有益,對中老年者,更可有非常養生之效。筆者現將古今中外,對讀書可養生之說精述如下: 中醫素有「書能化愚」、「詩書悅心」的說法。中醫認為, 讀書可以療治,因「七情」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所引起的疾病,醫學上稱之為「文藝醫學」。現代生理學家認為,讀書有平衡人體陰陽、氣血的心理療效。閱讀時,人的精神高度集中,一切雜念、愁苦、疾痛容易隨之驅散消除,即「安定病人心,疾病去三分」。現代醫學研究發現,精神的觸發,可以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,因此,讀書治病,並非無稽之談。 讀書可祛疾病 德國的一些醫院,應用讀書療法,引導一些慢性病患者、閱讀書報雜誌,促使病人較快康復。在意大利,用詩歌治病,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。國外醫學界曾對六百名老年癡呆症患者調查,發現僅兩人受過高等教育,可見,讀書時間愈長,老年癡呆症發病率愈低。 據科學家統計,十六世紀以來,歐美四百位名人中,平均壽命最長的是讀書人,為七十九歲;秦漢以來,中國一萬三千零八十八名知識分子,其平均壽命六十五歲,遠遠高於中國古代帝王的平均壽命三十九點二歲。日本的人口學研究發現,人類中壽命最長的是哲學家,其次是科學家和藝術家。可見,讀書能夠使人長壽。 美國醫生研究發現,經常用腦的人,可以延緩大腦神經細胞的衰老過程,降低心腦血管疾病和癡呆症的發生率。根據生物學家「用進退廢」的原理,人若不讀書、不用腦,腦啡呔(Enkephalin)及核糖核酸(RNA)等活性物質水準就會降低,長期如此,則大腦功能退化,思維、判斷、分析能力下降。醫學家調查研究發現,大多數喜歡讀書的人,都具有發達的腦神經。 讀書使人長壽 讀書相當於大腦的運動操,使腦機能得到鍛煉,延緩大腦的衰老,從而保持思維敏捷,調節五臟六腑功能,有利於氣血調和,陰陽平衡,使人益壽延年。唐代醫學家孫思邈,享壽一百零一歲,他的長壽秘訣之一就是常讀書;南宋愛國詩人陸遊,享壽八十五歲,他養生也注重讀書,自謂「飲水讀書貧也樂」;張學良發動「西安事變」之後,失去人生自由長達數十年,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,活了一百零一歲,讀書可謂是他長壽的因素之一。 金庸曾說過:「只要有書讀,人生就幸福。」因此,中老年者,除多做運動及注重飲食等外,常適量地多讀一些小說、思考文章、報紙雜誌等有益文章,給大腦做運動,可達上述養生之效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